你的话少了,孩子就好了

  发布时间:2025-10-09 12:18:4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常常陷入一个怪圈: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父母越急躁,孩子越淡定。最后往往是大人气到不行,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难教,而是父母的方法用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少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少孩沟通,常常陷入一个怪圈:

父母说得越多,少孩天门市某某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孩子越不听;父母越急躁,少孩孩子越淡定。少孩

最后往往是少孩大人气到不行,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少孩

其实,少孩很多时候,少孩不是少孩孩子难教,而是少孩父母的方法用错了。

当父母学会闭上嘴巴,少孩效果反而会更好。少孩


1.增加压力

在心理学领域,少孩过度言语往往被视为一种压力源。少孩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过多的言语,尤其是那些带有批评、指责或过高期望的言辞,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不少网友表示,当父母过度关注学习成绩、频繁提及竞争对手的优秀表现,或者对未来过度担忧时,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天门市某某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减轻这种压力,孩子们可能会选择逃避、反抗,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削弱自尊

教育学理论认为,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

父母的言辞对孩子的自尊心有着深远的影响。

频繁的批评、指责或否定,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例如:父母常常因为小事而责备孩子,或是在公共场合贬低孩子的行为,这会让孩子感到无比尴尬和沮丧。

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打击,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内向,甚至失去追求梦想的动力。

一个健康的自尊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而父母的多言,尤其是那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言辞,往往会成为摧毁孩子自尊心的“利器”。

正如美国教育专家桃乐丝·迪克斯曾说: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是有件事做多了却绝对是个错误——不断唠叨,反复提醒。

父母过多的言语,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从而变得消极懈怠,失去向上的动力。


3.引发逆反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当孩子受到父母无休止的指责和唠叨时,他的内心就会启动“逃避机制”,也就是逆反心理。

你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要做;你越是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不做。

比如:

你越催孩子快点写作业,他就会越磨蹭;

你越让他多吃点蔬菜,他就会越抗拒;

你越让他早点睡觉,他就会越熬夜。

甚至有时候,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就是因为反抗父母,而故意为之。

就像《青春期成长手册》中写的:

青春期的孩子,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干点坏事儿,尤其是针对那些爱唠叨的父母。

所以,父母话太多,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会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曾读过的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位妈妈因为喉咙发炎而失声,无法说话。

她的儿子放学回家,告诉她:“妈妈,今天我被老师批评了,我不想再去上学了。”

尽管妈妈很想责备儿子几句,但由于无法发声,只能瞪大眼睛看着他。

儿子继续说道:“老师说我抄同桌的作业,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些都是我自己写的。为什么老师看不到我的努力呢?”

说着,儿子委屈地哭了起来。

妈妈虽然无法言语,但还是默默地拥抱了儿子。

等儿子哭完后,他突然说:“妈妈,谢谢你。”

妈妈有些惊讶,儿子又补充道:“谢谢你今天愿意听我倾诉这么多,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整个过程,妈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倾听,却赢得了儿子的认可和感激。

妈妈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平时说那么多话,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噪音。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理解时,他们自然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并且真心愿意变得更好。

很多时候,父母少说些话,孩子反而能自然而然地成长进步。


一位班主任讲述了一个关于她学生的事例。

据她所述,这位学生无需她的特别关照或监督,在各科学习中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此外,对于课外爱好,这位学生也展现出比同龄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意愿。

后来,班主任向这位学生的妈妈请教育儿经验,这位妈妈说:

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在家时很少催促孩子学习,既不指导也不干涉。 我认为,作为父母,能够适时地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其实,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听不进去。

多数时候,无声的教育,比有声的训斥,更有力量。

不如把嘴巴闭上,把指挥棒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做决定,自己去体验结果。


养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父母少说话这一点,不妨尝试遵循“一少三多”原则,你将收获不一样的效果。

1.少说多听

很多父母都喜欢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指手画脚,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自己去教。

但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会变得叛逆和不自信。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父母不妨少说一点,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着给出建议,而是先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

当孩子分享自己的见闻时,不要打断,而是耐心地听他说完,给予积极的回应。

当你愿意倾听孩子时,孩子才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帮助他。


2.少说多做

钱永刚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长子,同时也是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一位高级工程师。

当被问及父亲如何教育他时,他说道:

从小到大,父亲从未对我进行过严厉的说教,也从不直接告诉我不要做什么或要做什么。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总是通过观察父亲的言行举止,来模仿和学习他的行为。

作家鲍德温曾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与其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如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当父母学会闭上嘴巴,用行动去引导孩子时,孩子自然能从中学会自律和自省。


3.少说多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父母不必太过着急,要学会等待。

当孩子吃饭慢时,不要一直催促,而是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吃;

当孩子学习进步慢时,不要一直唠叨,而是给他足够的耐心,让他慢慢学;

当孩子性格内向时,不要一直逼迫他社交,而是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慢慢成长。

当你愿意放慢脚步,等待孩子时,你才会发现:

原来孩子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成长着。


养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滔滔不绝地说教,越容易与孩子产生矛盾,彼此间的距离也会越远。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将嘴边的说教咽回肚子里,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这或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少说”的父母,让自己从内耗、焦躁的泥潭中挣脱出来,也让孩子在自由和尊重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匆匆》

作者 | 除尘子,爱读书、爱写作,文字道场中的修行者。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学生上课走神,老师拿课本敲了一下脑袋,另一个学生当场喊要投诉

    今天,孩子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火了。印象中,这位老师平时是挺和气的一个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对待学生和家长都很有耐心。所以,刚在群里看到班主任措辞严厉的消息时,我着实感到有点意外,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究
    2025-10-09
  • 特朗普为埃尔多安拉椅子还夸他

      9月25日,特朗普会见埃尔多安并给他拉椅子,还敦促埃尔多安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说埃尔多安受俄乌领导人尊重,并说“如果他愿意,他能对战争产生重大影响”。此前为给特朗普车队让路,埃尔多安在纽约街
    2025-10-09
  • 伊朗总统:愿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核问题

      伊朗总统府25日发表声明说,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与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重申伊朗不寻求发展核武器,愿通过外交对话解决核问题。  佩泽希齐扬说,根据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
    2025-10-09
  • 商务部:将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商务部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3家美国实体
    2025-10-09
  • 普京生日当天,接到了金正恩的电话

      来源:直新闻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10月7日向俄罗斯总统普京致贺电,表示朝俄同盟关系将继续发展。今年9月,金正恩与普京在北京会晤。  10月7日是普京的生日,金正恩在贺电中向普京致
    2025-10-09
  • 喜报:山东省青岛第二卫生学校教师在2025年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佳绩

    近日,2025年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山东省青岛第二卫生学校吴清叶、刘萍、赵春莲、姜蕾四位教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和出色的课堂表现,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吴清叶
    2025-10-09

最新评论

xtn.laoying.sbs